4月9日,广西工商技师学院党委书记、院长杨静锦率学院领导班子及相关科室(系部)负责人一行,到访广西翅冀钢铁有限公司。双方围绕校企合作、人才培养、就业对接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,共商产教融合发展新路径。
在广西翅冀钢铁常务副总经理张利民的陪同下,学院团队实地参观了企业生产车间、智能装备区及绿色环保设施。张利民介绍,广西翅冀钢铁有限公司作为梧州市“一号工程”,总投资超300亿元,设计产能达1000万吨,配套焦化、发电、码头等全产业链设施。企业秉持“绿色工厂”理念,实现废水零排放、煤气全回收。2025年二期建设启动后,预计新增2000个就业岗位,急需机械制造、电气自动化、物流管理等专业人才。
交流会上,杨静锦详细介绍了学院办学特色。学院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,连续7年保持全区预备技师班规模前列,开设智能装备、电子信息、汽车维修等五大类专业。学院深化产教融合,开办工匠班,形成特色“传统文化+技能培养”模式。新生入学接受一周以孝悌文化为主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,每周有一天优秀传统文化晨读,毕业生兼具职业素养与人文情怀。他表示,学院愿以此次合作为契机,在人才输送、专业共建、师资互派等方面深化合作,尤其在钢铁生产、设备维护、仓储物流等领域探索订单班培养模式,为企业定制“技能型+复合型”人才。
4位学院毕业生代表分享了在企业的成长经历。2022届电子商务专业李炎峰入职后从基层协调员起步,通过企业“师徒结对”机制快速掌握物流调度技能,现已成为现场管理骨干。2021届电子专业吴金铎、2024届工业机器人专业李健康等均提到,学校所学的PLC控制、变频器应用等课程与岗位需求高度匹配。企业提供的技术比武、储备干部选拔等通道,让他们在短短两年内实现从“职场新人”到“技术能手”的蜕变。张利民特别指出,企业对学历员工实行“双通道”培养,鼓励更多学子扎根一线、成长成才。
双方围绕“人才共育、过程共管、成果共享”达成多项共识:一是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,近期将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,定向输送2025届毕业生;二是共建校外实训基地,企业技术骨干定期入校授课,学院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,推动课程内容与生产标准无缝对接;三是探索“企业冠名班”“现代学徒制”等模式,针对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开展定制化培养。
此次交流是学院落实“服务地方产业、对接重点企业”的重要举措。未来,双方将以产教融合为纽带,整合资源优势,构建“人才培养—就业服务—产业发展”良性循环,为梧州工业振兴注入更多“技能力量”。
图文|黎思、韦业辉
编辑|徐志伟
初审|黄秋霞
复审|范建明
终审|唐承符